![]() ![]() |
南昌湾里区“整编”流动商贩试点走到尽头 |
作者:杜金存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点击数 246 更新时间:2010-11-21 21:16:02 文章录入:admin |
|
10月12日18时许,湾里区幸福路显得异常冷清,这里是流动商贩试点路段,现在最后的6户商贩也已搬离。这意味着,该试点活动偃旗息鼓。 据当地民众介绍,去年国庆节前,这里至少还有20多家摊位。而试点刚开始的2007年,60家流动摊点组成强大阵容,幸福路每天都很热闹。曾经承载着160个流动摊贩家庭希望的试点活动,缘何在3年之后走到尽头? “破冰”时红火 3年前,南昌市相关部门敢于吃螃蟹,在争议中艰难破冰,允许摊贩在个别路段占道经营。 湾里区城管部门对记者说,2007年4月,南昌准备“整编”160户流动摊贩,在湾里区实行试点工程,将幸福路水厂桥头至南山桥头一段的人行道,作为商贩经营地段,限定经营时间为每天18时至23时。 消息一出,流动摊贩纷纷报名。不久,这样的场景便呈现在幸福路上:小商贩统一的红色顶棚一字排开,整齐布置在马路一边。居民们穿梭其间,吆喝声,还价声,不绝于耳。摊贩们生意红火。 当初试点路段之所以选择幸福路,是因为该路是一条商业街,不是湾里区主干道,马路两边商业网点密集,特别是幸福路水厂桥头至南山桥头一段,人流比较集中。 问题接踵而至 据湾里区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刚试点时,领导重视,各方关注,相关部门每天从17时起就派人在现场巡查,直至摊贩收工才撤离。在摊贩的印象中,当时的经营井然有序。 然而,好景不长。时隔不久,因管理上的松懈,加上一些摊贩不守规矩,乱丢垃圾,致使现场的卫生环境变得脏乱差,旁边的一条小溪也遭受污染。卫生问题很快成了当地相关部门心头的痛,于是“迁移”之声响起。 湾里有关部门看到摊点减少,加上环境卫生脏乱差影响市容,于是一场整治行动旋即展开。一些自由惯了的摊主开始撤离,至去年,摊点已不足20家。 试点真正走到尽头,始于去年国庆节。湾里区考虑到环境卫生问题,决定让幸福路上的摊点搬进附近的敏龙广场。相对于幸福路而言,这里人气明显逊色许多。有的摊点搬过去试了试,发现生意不好,只好走人。 湾里区一名城管道出了试点“流产”的另一个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也有主观因素,“期间已换数任领导,而每个领导对流动摊贩试点又都有自己的认识。” 民生与市容如何兼顾 从流动摊贩的角度来说,在热闹的地方占道摆摊是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糊口。在小摊贩中,很大一部分是返乡的农民工、下岗职工、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这些群体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能靠摆设摊点做点小生意来维持生计。 从城市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城管的责任非常明确,就是保持市容的整洁,对临时占道摆卖摊点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控。 南昌大学副教授刘耀彬是城市管理方面的专家,他认为,流动商贩的管理在国际上有两种办法:一堵一疏。“堵”就是将他们都管起来,但是管理成本高。“疏”就是倾向市场引导,让流动商贩有更多经济来源。 如何做到民生与市容兼顾,正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记者杜金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