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纯手工西樵大饼就只剩他家卖了 |
作者:刘艳玲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441 更新时间:2011-10-07 15:05:32 文章录入:admin |
|
陈柱卫一家纯手工做饼,高峰期一天挣八百。通讯员陈飞舞摄
当地老人称陈家西樵大饼味道可媲美鸡蛋糕。 昨日,陈驻卫正式成为南海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西樵大饼制作技艺。作为婚嫁必备礼饼和到访西樵的手信,镇内饼店处处能见大饼身影,只是均已流水线生产,仍保留纯手工制作的,仅余陈柱卫一家。 一个饼足半斤净挣八毛 西樵一条老街旁破旧房子的二楼,陈驻卫与儿子、老婆、一女徒弟忙着将面粉团成饼,再送入烤炉。此时早上8点不到,他们已忙了一个多钟。 头一两晚,陈家已将面粉和上油、鸡蛋、糖发酵好。晨起,父子俩捋上袖,捞出半成品,已是一缕缕面粉条。一揉一掰,现出一个个面团,再拍下案板,成了巴掌大的面饼。置入烤箱,数小时即成直径约二三十公分的大饼,个个重半斤,颜色白中微黄、不起焦,当地老人称味道可媲美鸡蛋糕。 有熟客买饼,一箱箱地提走,女主人熟练地算账:一个4块,一箱36个144块。购买者再零售卖给做喜事的家户。记者去的那天,正是农历八月十八,是婚嫁的好日子,陈家父子掂量着当天要做1000来个。 西樵大饼的销售旺季在农历八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平日非婚嫁吉日,需求量很少。陈柱卫算了笔账:卖4元一个,除掉成本,一个饼净挣八毛,高峰期一天挣八百。可一年到头,有一半时间是淡季。“就当是打份工。”陈柱卫说,由于纯手工,生产力有限,每天订单超千个也做不了。保质期一般10天,也没法提前做。 有好声誉也担心被淘汰 陈柱卫是西樵大饼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今年62岁。陈家人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但已明显赶不上流水线生产的步伐。 1998年后,西樵大饼呈规模化生产,金山饼屋、宝蝶轩等店相继投入流水线产饼,至今镇内已有五六家。规模生产节省成本,包装好看,还有连锁,吸引不少年轻人购买。“现在西樵纯手工制作,又批量生产的,仅剩下我家了。”他说,缺资金,没门面,仅凭好声誉,也难免担心被淘汰。 1981年,陈柱卫从乡邻处廉价租下这间500余平方米的店铺,取名崇南饼屋,风光一时。30年过去,提及扩大经营,他说单是房租、水电就负担不起,想都没想过,只希望身后能传给儿子。 讲段古 做饼的水是西樵山的清泉,其它地方仿制,不及此味,故称为西樵大饼。它已有500年历史,外形圆大,一般半斤到两斤重。陈柱卫是西樵大饼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今年62岁。他父亲曾被誉为“正宗西樵大饼名师”,第一代传人则要追溯到清嘉庆年间陈潮创立的“大园号”店铺。西樵人娶媳妇时,一般分两次送大饼给女方,一次订婚时送,一次商定聘礼送,女方按亲疏关系派饼给街坊、亲友,派得越多,说明婆家越殷实。近年,它还被当做手信给游客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