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还看今朝:香港伤痕
作者:何志平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点击数 146  更新时间:2009-07-13 22:26:23  文章录入:admin

我的办事处下方是美利道停车场,往返办事处时,总会见到一位老伯每天都蹲坐在停车场出入口处帮人擦鞋,风雨不改。早前有一段时间不见老伯踪影,原来他被有关当局控以阻街,生财工具更加被没收。近日再见回老伯,原来是热心人士出手帮擦鞋匠讨公道,终令到有关当局肯酌情处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擦鞋生意的人遍布大街小巷,是当时典型的街头文化。由于擦鞋工夫要求擦鞋匠蹲坐在街上,仰头望着客人,所以当时擦鞋被视为低下的职业,成年人因自尊心较重而较少从事此行业,小孩子则没有这种心理包袱,且可赚点钱帮补家计,因此擦鞋匠大多是小孩子。

小时候,我在街上看到不少擦鞋童开档做生意,大部分都是擦一次鞋收一毫子或五仙不等。擦鞋童要找生意,就专门觊觎着有钱人时常出入的场所,要是有车子停在附近,擦鞋童就会抢着去开车门迎接,只为做有钱人生意时可获多一点小费。

那时我家住油麻地,记得加士居道及弥敦道交界附近有一个投注站,赛马日正是擦鞋童开工的好时机。他们主要等待服务那些中了马票的赌客,希望可获多一点打赏。擦鞋童的足迹可谓遍布港九地区,当年香港有多家著名戏院,包括上环高升戏院、西环太平戏院、油麻地普庆戏院等,都有不少擦鞋童等候生意。

今日,擦鞋事业逐渐被取缔,一方面是香港人生活环境有所改善,社会上也有安全网保障低收入家庭,没有人需要沦落街边帮人擦鞋;另一方面是擦鞋以至流动小贩都被指影响市容,所以有关当局对此严厉打击。

擦鞋业是香港的伤痕记忆,是半个世纪以前低下层的悲歌。今日这个行业仍然存在,绝对是香港的可悲。

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