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
本站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2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佛山日报 | 来源日期:2009-02-27 |
金融海啸带来的“就业寒冬”,正袭击佛山。
数据显示,截至1月中旬,今年以来我省本科生就业签约率只有2.2%;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已将薪酬要求降低到2000元,就业地域也从珠三角移向基层或欠发达地区。据佛山市人事局统计,今年佛山市生源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共27209人,预计2009年从外地到佛山求职的毕业生约5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
连日来,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话题,在佛山市“两会”上,引发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他们建议,在危机下,不但应发动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渠道和岗位,更加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并为他们创业提供资金、平台、经验等支持,将当前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
建议设立基金鼓励创业
在“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团市委书记陈新文带来的就是《应对金融危机,加大青年创业扶持》的议案。他建议,应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入手,研究制定《佛山市扶持青年创业管理办法》。选择一些创业培训基础好、硬件配套齐全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如广东省纺织职业技术学校、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作为创业培训基地,引入系统的创业培训课程,采取培训费用补贴减免等措施,鼓励大学生或失业青年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效。
他还建议,佛山市可以设立“佛山青年创业基金”,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金融机构、中介组织通过参股、放贷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参与创业投资,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充分依托各类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企业孵化器或高校的创业园区,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要鼓励佛山工商界人士任创业青年引路人,广泛实行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与创业企业、创业青年结对发展的方式”,陈新文说,大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广泛采取品牌加盟、连锁经营、项目招标、订单生产等模式,把创业企业纳入到自身的经营链、供应链、生产链中去。
当前,学生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他们提供信息、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支持等方面的服务还有待加强。陈新文建议,推动社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创业服务业,成立佛山市青年创业工作指导中心,推动青年创业工作的整体化、专业化、效益化发展。
● 谈失业救济:给失业毕业生发钱“不管用”
面对就业“寒冬”,究竟该出哪一招?政府是否应给毕业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发放失业救助津贴、发放就业消费券?是四处找工,还是草根创业?是在家里歇着,还是到基层去锻炼……
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找工作,民间有一段形象的俗语——“高等教育大众化,工作岗位稀缺化,工资待遇民工化”。金融危机下,许多企业都缩紧银根、减少招聘的背景下,有些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采取的一些措施:挖掘就业潜力、延缓毕业生进入社会的速度、对暂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救济金等。
“政府对失业大学毕业生发放救济是一种办法,但我认为很难操作。”人大代表杨利表示,这笔资金来自中央还是来自地方?发放多长时间?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是否一视同仁?往届毕业生怎么办?
对此,佛山市人大代表、团市委书记陈新文也有类似的看法。“发放救济,是发一千元、还是发一万元?究竟用来解决什么问题?”陈新文直言,父母培养读了十几年的书,学生毕业以后却要领取救济,这种象征性的做法显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 谈就业心态:实现自我价值最重要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关于调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言论不绝于耳。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不少大学生认为,如果能找一份1500元的工作,就值得羡慕了。对此,代表、委员们敲响了警钟:选择职业忌讳“病急乱投医”,不能让大学生就业满足于“找口饭吃”。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不比30年前的大学生差!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要强很多,如果读书十几年,仅仅满足于从事很低端的工作,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陈新文认为,毕业生在选定一家单位以后,如果是从这个单位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就要以态度和业绩来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途,以及证明自己对这个职业的喜欢,不断累积经验,从而获得逐步上升的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在相对富裕的珠三角地区,确实有一部分毕业生存在“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的消极心态。尤其在环境殷实的家庭,孩子工作不理想,也没有关系,继续给他钱吧。市政协委员叶敏坚认为,这种做法最后只会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权利。因为,在父母不知不觉的供给中,最后使毕业生失去独立作战的能力,一辈子不成长。
因此,代表、委员们认为,毕业生要了解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调整就业心态是一种价值的回归,也是家长、老师、社会应该共同对待的课题,更是毕业生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一步。
● 谈创业:鼓励大学生“草根创业”
“大学生就业难,难的不是没有岗位,而是如何实现工作与理想的对接。一味要求学生转变心态是消极的,鼓励和扶持创业最关键。”人大代表陈新文提议,与其政府给补贴学生失业,不如把钱拿来支持大学生创业。
陈新文看来,创业不在大小,而在于能够自谋出路。大学生不愿意从事低端工作是可以理解的,这不是错误。错误的是,如何给这些做了很大教育投入的大学生一个对等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来可以有效发挥大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不至于让全部的教育投入和获得的知识付诸东流,导致教育产出的高消耗;二来可以在自主创新方面闯出新路,不可否认今天的高素质的、草根创业者、未来或许就是又一个何享健、李兴浩。”陈新文笑言,没钱没经验无所谓,关键是要敢闯敢拼,大学生哪怕今天开一间小小的馄饨店,再过几年,说不定就会成为新的饮食连锁大王。如果这个学生有小发明、小创造,说不定还能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如何高效利用好这样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当前政府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陈新文还认为,单靠盘活现有就业岗位存量、被动实现就业的方式是远远不够,应该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大力鼓励和扶持青年创业,将当前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的动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一人创业成功,带动一批就业”的倍增效应,更有利于加快推进佛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