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自雇动力网 >> 地方观察 >> 西部地区 >> 浏览文章 文章排行榜

创业银川让梦想变为现实

字体大小:    

点击浏览下一页 
 
 
有了政府的扶持,咱们创业更有信心。晚报记者安稳摄

    从2006年梦想生发的那一刻,创业热潮涌现在湖城每个角落。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银川正在成为创业发展的一方热土。随着最适宜创业城市的深入推进,银川市的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从2006年全国200个城市的111位提升至2007年的85位,2008年更是跃升至294个城市中的第72位,表明银川的产业结构更富有竞争力,城市的产业布局更富有膨胀力,城市产业规划更富有指导力,城市创业环境更富有吸引力,城市创业政策更富有推动力,城市创业发展更富有持续力。

    A“最适宜创业”写进党代会报告

    “经济繁荣、环境宜人、生活舒适、创业活跃、就业充分、教育发达、法制健全、文化先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用40个字对“两个最适宜”进行了基本描绘。

    面对银川经济总体欠发达,人力资源、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发展不充分,内生性增长动力尚未建立的基本市情,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银川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市委、市政府肩负的重大责任。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在编制“十一五”规划过程中,2005年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把银川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路,并对这一重大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适宜居住与适宜创业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适宜居住首先要充分就业,要求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就需要发展经济,需要通过创业为居住创造物质基础;适宜创业要求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完善的设施、便捷的服务、和谐的社会等,这又都是适宜居住的重要条件。两者统一于实现充分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之中,统一于优化发展环境之中,根本上统一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

    2006年2月,中共银川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两个最适宜”城市决定,并写入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成为指导银川发展的重大战略,标志着银川在新世纪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创业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快”发展,更是银川寻找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挖掘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力实践。

    B 活力之城吸引“掘金者”纷至沓来

    城市创业活力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以及发展潜力。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开展的城市创业观察研究显示,银川的城市创业活力指数紧随成都、北京、杭州、武汉,位列15个大中城市的第5位,创业活动处在一个相对活跃的状态。

    近几年,银川的创业环境持续改善,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是政务环境等软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提升。2005年至2008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61%,私营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0%。国内外的企业家也纷纷到银川投资兴业,奥地利钢铁联合公司、德国恩德集团、日本马扎克公司等一批外资企业和华能集团、北京物美、上海绿地、大连实德、中国盐业等18家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银川。2008年,全市共实施区外招商引资项目194个,实际到位资金达234.5亿元,同比增长40.8%。

    随着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城市的深入推进,一批特色鲜明的创业特色板块随之加快形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能源化工产业,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械电器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望远工业园的发酵及生物制药产业,灵武工业园的羊绒产业,贺兰德胜工业园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成为工业领域创业的主战场,永宁设施果树、贺兰水产、灵武长枣、兴庆花卉等产业吸引着大批现代农业领域的创业领跑者;在传统的商贸服务业,餐饮业,物流市场带,各旅游景区(点)等第三产业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创业者一试身手。通过大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业和奶产业“铸龙”工程,为企业的二次创业和“强筋壮骨”再添活力。

    C 政府扶持给“草根”创业带来春天

    4岁时因为事故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的王辉是一位雕刻贺兰石的高手,在政府、残联的帮助下,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发展起来的王辉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不仅带动20多名残疾人就业,还为残疾人及下岗职工免费培训贺兰石雕刻工艺。

    王金菊、杨凤宁是两位普通的女性。在遭遇下岗后,她们没有自闭消沉,擦干眼泪踏上了追逐彩虹的风雨之路,虽然一路上布满荆棘,但她们不畏艰难,不言放弃。受益于政府的扶持政策,经历了几年的打拼,王金菊创办的幼儿园如今已是小有名气,入园的孩子从最初的8名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名,并且拥有了500平方米的园舍。杨凤宁的小餐馆,也在她的精心经营下,成长为一家300多平方米的大餐厅,天天顾客盈门。

    从建立创业项目库,免费创业培训,到小额担保贷款一站式绿色通道,我市为创业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让人人想创业,人人能创业,人人会创业,对于新注册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等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2008年,全市共新建、改建、扩建了19个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投资总额达44亿元,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的建立为创业者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养分”,在自治区提出2年减半收取办公和生产用房租金的基础上,我市又延长了1年,3年减半收取办公和生产用房租金,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

    从2008年起,市级和各县(市)区均按上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2%建立创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全民创业资金达1000万元。与此同时,我市还鼓励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为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反担保,并且扩大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放宽贷款条件,简化担保手续,解决了制约创业者瓶颈的资金短缺难题。

    D 全民创业热潮为就业装上新“引擎”

    永宁县下岗职工黄建明,在望远经济开发区创办了建明农具加工厂,带领家人和1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加工制造农机具,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产品还获得了国家专利。2008年,永宁县劳动就业服务局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扶持,培育了70多名小老板,使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创业之路,黄建明也是其中之一。

    以创业带动就业,席卷全市的全民创业热潮,为就业装上了新“引擎”。2006年~2008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72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1万人,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和“4050”人员就业41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及时帮扶一户,消除一户。3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2.3万人,劳务总收入达22.73亿元。

    创业是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在促进一座城市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我市全面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今年我市把目标锁定为: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数较2008年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60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800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将通过实施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困难群体就业授助、免费公共就业服务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劳务派遣、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钟点工等各种灵活就业形式,使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全民自主创业、劳动者自谋职业的就业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记者吴丽丽)

 点击浏览下一页
兴奋和自信毫不掩饰地写在了创业者的脸上。晚报记者安稳摄



本站公告

友情公告:乡土嘉泽青年项目招募书
    乡土嘉泽青年项目招募书详细请见 /html/zgyz/bzfw/1316.html…
admin
2012年4月6日
沉痛悼念新乡村建设的坚定实践者刘湘波老师
    2011年3月24日晚上,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的执行人刘湘波老师因车祸抢救无效逝世,…
admin
2011年3月25日
知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自雇动力网
    根据王占阳教授博客消息,蔡定剑先生已于今晨三点三十分不幸病逝。特在此向各位转告这一噩耗。蔡先生是一位…
admin
2010年11月22日
自雇动力网赞助主办“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雇发
    本站联合中国政法大学农村与法治研究会在今年暑假开展“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雇发展”——2010年暑假自雇发展调…
admin
2010年6月26日
真诚邀请各位朋友成为本站的作者!
    真诚邀请各位朋友为本站撰写提供有关自雇主题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可以是你对有关自雇政策的评论、研究,也…
admin
2009年11月17日

最近更新

一周排行

网上调查

    您认为我们的网站有什么最需要改进?
     网站内容需要加强
     网站栏目需要简化
     网站美工比较陈旧
     网站原创内容太少
     网站宣传推广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