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 流动商贩归市经营
本站发布时间:2010年02月11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四川日报 | 来源日期:2010-01-16 |
泸州市江阳区地处长江、沱江边,荣获2009年度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一等奖。
标本兼治 规范经营
1月14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盘龙村8社村民雷定华一家忙着装修三层楼房。“农村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家也要装修得像城里一样好看。”60多岁的雷定华说。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江阳区着力标本兼治。
作为泸州主城区,江阳区内沿街卖菜、修锁、擦鞋、磨刀的流动小贩达2000多人。以前,沿街乱摆摊点、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影响市容市貌。江阳区对原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增加600多个摊位,同时在部分社区增设了一批便民店,引导流摊小贩归市,规范经营。
“全区对18个乡镇街道、37个社区、150余条街巷划分‘责任区’,由24名县级领导、171个市、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片负责,并在乡镇街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江阳区区长郑蓉说,干部带头,机关先行,问责到位促进履职到位。
“明年全区80%的乡镇、67%的村庄将达到‘四化’标准。”区政府主要领导告诉记者,将按照“政府组织、专家决策,适度集中、体现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特色村庄、园林小区。安排153万元专项资金,在泰兆路沿线黄舣、泰安等镇实施200户农房改造,打造泰兆路沿江百里桂圆林生态长廊和一批特色村庄及园林小区;以华阳街道白湾村、邻玉镇先锋村等村庄为模板,打造一批环境治理“特色村庄”。
“以前回家,街道狭窄拥挤,灰尘扑扑。现在家乡街道清洁了,空气清新了,行车通畅了!”江阳区通滩镇曾阵说。家乡环境改善,促成曾阵从昆明返乡创业。去年他投资1.6亿元,在泸州轻工业园区建成华兴产业园。
(本文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