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小贩是一座城市的“宝贝”
本站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4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吴科学网易博客 | 来源日期:2006-08-31 |
上面这个标题是借用昨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的标题。在国内许多城市把小商小贩当成城市秩序的“麻烦”而到处撵时,远处西北的乌鲁木齐,态度却截然相反。在那里,由小商小贩唱主角的“夜市经济”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品牌。这些合法夜市多达70多处,进入门槛极低。除了夜市,乌鲁木齐对街边小摊也很宽容,很少查处没收。
一个城市与小商小贩之间竟然有如此亲密友善的关系,让人生出很多感触。乌鲁木齐为何会这样做呢?
原来,他们有本经济账:一家夜市二三百个摊位,每个摊位两三个人经营,70家夜市就“生”出了几万个就业岗位。再加上街边各种临时小摊,自谋生路的人就更多了。乌鲁木齐因此也尝到了甜头,在全国个体户数量下降的背景下,乌鲁木齐个体户数量却有增无减,现在,平均每3天该市就有一个新个体户“诞生”。去年,乌鲁木齐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4亿元,占当地生产总值59%,这个比率超过了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名列全国第一。
乌鲁木齐的经验表明,小商小贩属于城市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并且是蕴涵充沛活力的一部分,只要管理、引导得当,它们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宝贝”。
在就业日益成为难题的今天,小商小贩的存在无疑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这些机会是大多数人都能分享的,它没什么学历门槛,更没太高技术资格要求。可以说,如果能有更多城市像乌鲁木齐一样,把小商小贩当作宝贝,那么政府几乎不用花太多的钱,就能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为市民提供周到服务,还能增加税收。
放开小商小贩同时意味着降低创业低门槛,哪怕你只有几千甚至几百元你就可以摆个小摊,开始自己的事业。这种草根的企业家精神也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个体商贩的出现是改革的一个标志,现在的许多成功企业家们就是从街头摊贩做起的。而现在,许多城市对小商小贩“堵”的多、“疏”的少,这样做将可能铲除了企业家产生的土壤。
去过乌鲁木齐的人都会感慨,“在乌鲁木齐生活,真方便”。这句朴素之言显示出小商小贩社会功能,对城市居民而言,小商小贩其实是一种“福利”,因为他们的存在降低了城市生活的成本,提高了生活的便利。在乌鲁木齐,夜市餐饮已经成为当地人的“第四餐”,可见,小商小贩的繁荣是城市平民化与生活化的标志之一。
固然,允许小商小贩大量存在可能会给城市的秩序造成一些冲击,但是正如乌鲁木齐管理部门所坚持认为的:“乱”不是放开之错,而是因为管理没跟上。相信只要城市在相关立法上细致、完善,在执法上严格而不失温情,为小商小贩提供优质的管理与服务,那么就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告诉我们,凡是成功的城市化过程,都不是单纯依*政府力量人为“堆积”的“外生化过程”,而是*城市本身的经济活力,*的是资本。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在评价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路径时曾这样论述:我们从来不缺少资本,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这些资本就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而“看不见的资本”正掌握在城市街头摊贩手中,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的认可和保护,这种资本成了“死资本”,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经济和社会功用。如何把“死资本”转换为“活资本”?乌鲁木齐的经验给出了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