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惊恐录”:四位小商贩的进城之路
本站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1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新华网 | 来源日期:2007-02-01 |
在城市里,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人群:他们挑着一担水果从大街走到小巷、从小巷走到大街;他们推着一筐蔬菜在居民区叫卖;他们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又左右顾盼;他们一看到穿制服的城管、一看到城管的车,就做鸟兽散……他们就是小商贩。
他们为何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沿街叫卖?他们在为城市提供着便利,为何又常常惊慌失措?他们的生存状怎样?
记者日前在太原、南昌走访了一些小商贩,与他们聊起了生活、聊起了城市,他们说,迫于生活的压力才走街窜巷、沿街叫卖,而部分地区城管人员粗暴执法不仅断了他们的生路,也伤了他们的心。他们期望城市的包容,也盼望城市能腾出一个供他们生存的空间。
在南昌街头卖水果的小商贩
“费用太高,我们进不起市场”
中午12点左右,在南昌市居民较集中的建德观街,来自南昌市扬子洲乡的农妇张根香正推着一辆旧自行车站在街边,自行车后座上担着一对钢筋焊接的筐子。她一大早就从家里骑车一个多小时赶到市内,贩了两筐柚子来卖,现在柚子已所剩无几了。
张根香说,平时她也经常到市里卖自己种的菜,有时也到市场上批发水果沿街叫卖。记者刚一提起城管的话题,张根香便敏感地左右张望,还不时的自言自语:“现在是中午,城管应该不会来吧?”
“我们是菜农,一亩地菜成本要好几百元呢,在地头卖价钱太低,3元一筐、5元一担,连本都收不回来。所以就想到街上卖。我们的菜新鲜、价格便宜,市场里面卖1元两把的菜,我们往往卖1元4把、5把。”
当记者问为什么不进菜市场时,张根香说:“我们也想进场卖,可是,我们进不起场啊!现在菜市场都是私人搞的,管理很乱,摊位费至少也二、三十元。我们不给,他们就叫我们滚,一担菜都卖不到30块钱!”张根香告诉记者,即使在街上,一天能赚个二三十元就不错了,一月下来,最多也就七八百,还得好天气,起早搭黑,天天出得来,更重要的是没被城管“端”。
“干起这行也是迫于无奈啊!”说起家里的状况,张根香泪水从眼角滑落。“三年前,一场大火,把家烧空了。两个小孩要上学,大的上高中还差分,很想让他复习再考,但考虑到家里条件,没有让他再读。我没用,对不起他。”张根香抹抹眼泪哽咽着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商贩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但高额的进场费或者店铺费让他们不得不游走于大街小巷。在太原市坞城路街角,一位卖菜农民告诉记者:他是来自榆次的农民,自己种菜自己卖,供孩子上大学;现在城里基本都不让卖,他只好趁中午或黄昏时候在稍偏的地方卖一点。“我们这小本生意哪租得起店铺,十多平米的小店租金就得一千多块,再加上这个费、那个税的,挣下的钱还不够交呢!”
“抢”了东西不给收据 那不是“和土匪一样”?
在南昌市,不少商贩反映城管执法野蛮,“抢”了东西不开收据凭证。经常在南昌市建德观街附近的小商贩李老汉,今年58岁,从粮食局下岗8年了,妻子一直没工作,全家就靠他推个自行车卖点针头线脑这类的小日用品过活。
李老汉告诉记者,记忆中他被城管“端”(连货带车全部收缴)过9次。“以前的城管也经常来抢东西,电池啊、线团啊、扣子啊,见什么抓什么。现在城管更狠,连货带车全锅端。”李说,最气愤地是,城管从来不登记,也不给收条。他还曾多次到城管大队去交涉,想交点罚款把东西换回来,但“他们根本不理睬我,没有熟人是拿不回东西的。”
经常进城卖菜的南昌菜农王小根说:“城管好狠好狡猾,他们往往把执法车停在小街巷里,穿便装就下车检查了,一发现我们就猛扑过来,简直就是土匪!前几天我刚批发了一担柚子来到街边卖,一不留神,城管就扑过来就给‘端’了。一个月要被端两回的话,这个月就算白干。”
南昌一些商贩和市民反应,执法局的人经常把收缴来的东西内部瓜分,不值钱的扔掉或者送福利院,而且收缴小商贩的东西也不开单据。王小根说,前几天我连车带货都被拿走了,也没给收据,自己后来就到执法局去,说情愿交100块罚款,可人家不搭理。
王小根说,更气愤地是,在附近内的一条小巷里,有人看到一个老头经常把各处缴来的筐摆出来卖,据说这个老头是执法队员的一个亲戚。王小根最近就从老头那儿花了50元买回来个铁筐。“城管这样执法,不是在牟取私利吗。”
记者就暂扣商贩物品的情况采访了南昌市执法局东湖分局。一位中队长告诉记者,按照规定,暂扣商贩的物品必须开“暂扣单”,但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因为暂扣发生时,商贩拖住不让拿,围观群众起哄,如果执法人员动作不快,撤出来都困难。罗松说,有时候他们会先把东西扣回去,等货主到执法局,再给他们开单子,有些不值钱的东西比如板凳、小椅子之类的东西就销毁了,不存在归还的问题。
小商贩呼唤:城市更包容些 管理更文明些
一边是生存需要,一边是城市管理,穿行于大街小巷的游商小贩每天都在与城管人员玩“猫鼠游戏”。小商贩们呼吁,城管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城市能对他们包容一些。
来自甘肃省定西县的农民后军,因为南昌市开展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不得不在家歇了近10天。10月23,他又带着两个孩子重操旧业,推起自行车在一个地下通道卖起了爆米花。记者注意到,两个小男孩在一旁各自玩耍,大的8岁,小的6岁。后军告诉记者:“家里父母亲都是残疾人,我们从这么远的地方来到南昌,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但是,城管经常光顾,到南昌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就有三个煤气罐、12个高压锅被城管拿走了;老人需要养活、孩子还得上学,但怎么也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后军告诉记者,今年已8岁的大儿子至今还没有上小学,而同龄孩子这个时候已是二年级了。
记者在采访后军的近半个小时里,1元1包的爆米花无一人购买,后军说,一天能卖30包就不错了,除了开销所剩无几。而他现在一家四口只生活在8平方米的小房里,租金每月100元。后军说:“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为什么城市就不能给我们一点生存的空间?”
小商贩们反映,自己卖的东西有人买,说明城市居民需要。张根香说:“建设部副部长在报纸上都说过要对小商贩宽容些,为什么到了下面就那么粗暴?”
采访发现,导致城市管理暴力冲突事件频频发生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但一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态度蛮横、不能依法管理是重要原因。记者在南昌市和太原市采访发现,执法队伍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执法效果。太原市的游商小贩普遍反映城管执法人员的形象比以前好了,执法行为规范了。在文源巷卖水果的贾小军说,前几年城管一来就抢东西,现在文明多了。“有时候我们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执法的过来说一下我们走了就行了,如果多次被发现,东西就要被扣走了,不过凭“暂扣单”去交了罚款,写了保证书,还可以拿回来。”
和谐城市应照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
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要理顺城市管理的问题,首先要从城市建设的源头——城市规划方面来考虑。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匡小平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必然加快,大量的农民进城也是必然趋势。而我国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在城乡关系问题上,不少地方仍然只注重强调城市规模、面积、人口,对农民转化为市民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教育等问题缺少人文关怀,没有考虑城市化质量、就业岗位及社会和谐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城市功能上,受过去传统思维的影响,把重点放在经济性和政治性上面,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匡小平认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应立足国情,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只考虑政府领导的面子和所谓“城市形象”,也要兼顾到不同利益群体特别是低收入困难群众的感受。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潘云认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同人群的收入结构,特别是要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在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地区,政府可考虑投资修建一些低租金或免租金的菜市场,一方面解决农民工以及其他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问题,同时让普通市民能吃上便宜菜。潘云说,现在农贸市场的建设大都是市场化运作,投资方建好农贸市场后,急于收回投资,导致摊位费收费高,小贩和菜农们根本租不起。应由政府投资兴建摊位费较低的综合农贸市场,摊位费由物价部门核定,以确保小贩能进得起,呆得住。 一些执法人员建议,可以考虑在城市中的特殊区段建立“露水市场”、“跳蚤市场”,有关部门规范经营行为既可。
采访中,不少专家建议,解决城管执法难,不能光靠武装城管执法人员,作为政府部门应注意解决被管理者的生存问题。在政府没有能力管的时候,不能因为追求城市环境好,就切断老百姓的生路。在城市管理与百姓生存的抉择中,应首先考虑老百姓的生存,这既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完善法律法规、做好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必须尽快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执法水平,并加强对城管执法过程的监督。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匡小平认为,目前有关部门对行政执法处罚权的制约不够,在执法过程、案件审批、处罚实施、廉洁执法、规范执法等方面的检查监督也不到位,导致执法扰民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匡小平认为,应建立城市管理效果的监督评估机制,把文明执法作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有专家提出,要从根本上提高城管队伍整体素质,必须严把入口关,公开招聘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城管法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同时,要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考核,清除那些经教育培训仍不能很好履行职责、长期败坏执法队伍形象的不合格执法人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