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自雇动力网 >> 自雇新事 >> 行业新闻 >> 浏览文章 文章排行榜

“流动商贩”何去何从

字体大小: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黄石伊家人超市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阳新下岗女工刑汉慧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石牌豆腐俏销

  “李师傅,帮我补下衣服!”

  “好,您下午来取!”

  在武汉市硚口区竹牌社区的一条小巷子里,李小娇忙着在缝纫机上做活。能在繁华热闹的小批发市场里,拥有一处固定的落脚地,她心里升腾着前所未有的安定和踏实。

  李小娇来自仙桃农村,夫妻俩一个修自行车、一个做缝纫工,共同负担儿子的学费。处境窘迫,他们租不起门面,只能摆路边摊。“城管一来,吓得飞跑!”李小娇说,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又占道经营,过去她最怕执法人员收摊子,每天提心吊胆。

  改变发生在去年6月18日。

  这一天,武汉市硚口区工商局给夫妻俩送来了一张“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证”。有了这张证,他们就可以在竹牌社区合法经营,再也不用东跑西窜。

  依据现行法律,个体户只有依法经核准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后才能合法经营。社区服务证合法吗?

  硚口区工商局李斌介绍,给无证经营的个体户发社区服务证,是该局建立社区经营备案管理机制的一种探索。

  去年2月,他们尝试给社区服务中心核发营业执照,企业类型为集体企业,将社区内的日杂、副食销售、修补、停车、早点等不需要前置审批的微利便民经营点作为其网点备案,网点不用另外再办营业执照。对于无照个体户而言,社区服务证意味着他们可以多人“拼”执照,有了合法身份。

  硚口工商明确备案区域,主干道、主干道的连通道和社区的主要交通通道不纳入备案;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不纳入备案;妨碍消防通道的经营点不纳入备案。

  他们还特意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点备案卡,备案户要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并与社区服务中心签订守法经营、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承诺书。

  直面无照经营户的存在并纳入社区管理,社区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吗?

  竹牌社区书记吴世强坦言:“最初,压力很大,既然在社区备了案,万一出事,社区是不是要担责任?”

  为赢得社区的支持和理解,硚口工商进一步完善备案制,加强对备案户的巡查、管理,将其纳入日常工商监管。

  经过一年试点,吴世强成了社区备案制的积极支持者。“备案户既给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又是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

  据悉,截至去年12月底,硚口区共设立133个社区服务中心,备案户1716户,涉及理发、早点、收废品等20多个行业,备案户数占该区市场主体总量的5%。

  社区平台,撑起无证户谋生创业的一片天。

  李斌说,硚口区五彩社区的骆又平等3户备案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积累,已经正式转为有照个体户。

  武汉市的社区备案制引起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关注。

  去年7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在《武汉市工商局开展社区商贩监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批示:“所提的思考和建议积极可行”。

  点评: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流动商贩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群体。武汉的社区备案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疏堵结合,一方面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市场主体资格,另一方面通过下移管理重心进基层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熟悉和了解群众需求的优势,以及社区内部“熟人经济”的信用优势,将规范无照经营与社区日常管理相结合,推行柔性管理,推进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真正做到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

  黄石:“引摊入市”搭起创业舞台

  走进黄石市京华路伊家人超市,干净而整洁。

  蔬菜、水果、粮油、干货,摊位上的货品码放得整整齐齐,服务员身着统一制服,笑脸迎宾。

  然而,两年多前,这里是截然相反的一番场景。

  回忆往昔,黄石市工商局个体私营监管科的徐道成只用了一个字:乱。

  他说,附近是冶钢家属区,不少冶钢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工纷纷摆摊设点,自发形成马路市场,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早点的将主干道堵得拥挤不堪。

  执法人员一来,他们就躲;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又来,“猫捉老鼠”的游戏每天都在上演。这段混乱的街道,成为黄石市政府的一块心病。

  京华路马路市场是黄石无照经营的一个缩影。

  黄石工商局初步调查,该市有各类无照经营户5536家。按经营者成分划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民占39.4%,下岗职工占35.21%,城市失业无业人员占19.02%。

  弱势群体谋生计,能不让他们做吗?

  一时间,黄石工商部门陷入两难境地。

  反复权衡中,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引摊入市。

  在马路市场附近,当地工商部门看准一个闲置厂房,并联系懂经营的老板杨琪兵将闲置厂房改建成超市,说服马路市场的经营者进超市摆摊经营。

  美好的愿望,遭到了无证户的拒绝。“进超市,门槛高了我们负担不起!”“一天只收一元摊位费,我们还提供服务,帮大家把超市做出品牌。”反复宣传3个多月后,马路市场上的经营户陆陆续续搬进超市。“进超市有稳定客户,不用风吹雨淋,安安心心做生意。”42岁的陈玉兰在伊家人超市租了一个水果摊位,她说在露天市场摆摊、被执法人员追着四处躲藏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

  在超市里,下岗职工邢汉慧的干调铺位收拾得有条不紊,格外醒目。

  邢汉慧说,一没本钱,二没技术,下岗后,她很苦恼。超市低门槛的创业平台,让她有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空间。

  据悉,伊家人超市已吸纳56户无证经营户入驻。

  点评:流动商贩大量涌现是不争的事实。直面现实,我们应结合城市功能的完善,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为这群低收入群体留下生存空间。如,在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地区,政府可考虑投资修建一些低租金或免租金的市场;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新区规划等契机,政府可以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规划创业小区或饮食(百货等)一条街等形式搭建相关平台,引摊入市,既方便一方百姓生活,又提供创业就业机会。

  荆门:创办协会带领农民闯天下

  说钟祥,石牌豆腐美名扬。

  石牌镇是全国著名的豆制品之乡,全镇8万多人中有近3万人常年在外做豆制品,镇上大大小小的豆腐作坊50多家。

  传统工艺,传统美味。美中不足的是,卫生条件太差。

  钟祥市工商局石牌工商分局局长王先军说,2004年前,石牌的豆腐作坊均是无证生产,卫生难以保证,产品大多只在附近村镇销售,难以走进大城市。

  为什么不办证?王先军分析,一方面是农民规范经营意识淡薄,一方面是当时办证门槛太高,农民难以承受。

  是安于现状小打小闹,还是立足长远规范发展?

  权衡比较,钟祥市选择了后者。

  当地政府邀请在外地创业的能人黄明忠回乡创办石牌豆制品行业协会,协会申请注册“石牌佬”集体商标,带领农民一起闯市场。

  改善卫生条件、保证产品质量,在协会的带动下,会员自觉升级改造。黄明忠说,协会统一为会员提供原材料,会员加工成半成品后,由协会统一消毒,统一包装,统一运输。

  在钟祥工商部门的积极协调中,当地卫生部门降低费用为卫生达标的协会会员办理卫生许可证。

  彭秀兰,石牌镇农民。以前,她的小作坊就是自家厨房,生产、生活不分;加入协会后,她新盖3间瓦房做生产用房,专门给协会做加工,年收入从2万多元翻到7万多元。

  和彭秀兰一样,石牌镇已有20多户农民会员加入豆制品协会,年加工黄豆50万公斤,他们生产的“石牌佬”豆制品成功打进沃尔玛、武商量贩等大型超市。

  点评:创办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是农村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小作坊无照经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创业就业问题的重要平台。建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龙头带动、集中加工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农村小加工作坊的改造升级,改善其生产加工条件,使其达到生产许可的要求,逐步做大做强。

  无证经营两面观

  他们大多是弱势群体;

  他们大多令城市管理者头疼;

  他们就是生存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无证经营户。

  整来整去,反反复复。如今,无照经营已逐渐变成一个经济、社会、民生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

  为什么总有一些经营户选择无照经营,甚至选择长期从事无照经营?

  这需要我们全方位审视。

  正方:期盼一块创业“湿地”

  无可否认,无照经营是低成本、低风险起步的创业“湿地”。

  省政府研究室和省工商局联合进行的无证经营调研反映,无证经营不失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有的还能成长为具有一定实力的市场主体。

  比如,“精武鸭脖”、“周黑鸭”、“堤角王师傅牛骨头”等武汉特色品牌的经营主体,都是由无照经营创业起家的。在创业初期,他们都有或长或短的无照经营经历,最长的无照经营达6年之久。

  如今,这些品牌已家喻户晓。

  对于下岗职工、无业居民、进城农民而言,无证经营是其自主创业、就业的形式之一,有的经营者还因此告别“低保”,成为自食其力、服务社会的劳动者。

  省工商局个体处处长廖黎明说,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无照经营的确满足了一定消费群体的需要,部分无照经营还弥补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的不足。

  尤其在城市已纳入规划拆迁而又长期未拆迁地段的经营业主,按照城市管理规定,工商部门不能为其核发营业执照,但群众生活有需求,无照经营问题更为突出。

  调研中,他们还发现,大量无照经营者不是主观上不愿办理执照,而是因为前置条件高、办证费用高,办不了、办不起许可证。

  比如,开个小吃店,要有经营场所,操作间面积不能低于8平方米,然后办理卫生许可和环境评估。大一点的小吃店,还要办理消防许可,这些手续全部办好之后,才能核发营业执照。

  据了解,经营餐饮业办理卫生许可手续,一般需要200多元。再加上办理环境评估手续、安装排污设施、交纳排污费等,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小本生意感觉难以承受。

  反方: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亟待根治

  多年来,无证经营是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难题。

  联合调研组列举了无证经营的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隐患大。无照经营不办证照、不缴税费、逃避监管,经营成本低廉,与持照经营、依法纳税的合法经营者之间形成不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

  他们中,有的大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有的非法使用童工,有的占道为市、乱排乱倒。特别是一些无照经营的小矿山、小化工、小餐饮、小旅馆、小诊所、小茶馆、小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厅等,生产、消防、治安、环境隐患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二是治理难。由于无照经营分布地域广,涉及行业多,经营场所和时间不固定,隐蔽性、分散性和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很大。

  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刑释解教人员、残疾人、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无照经营户,查处取缔处于两难境地。

  但如果现有的无照经营户得不到有效治理,在其恶性示范效应下,无照经营的继续扩展和蔓延将难以避免。

  在发展与监管中找到平衡

  正方有理,反方亦有据。

  廖黎明说,当前发展阶段,既要看到无照经营影响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等危害性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为弱势群体试探性创业、低成本创业提供实现途径等积极性的一面。

  市场主体是发展市场经济、积累社会财富的基本力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湖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市场主体多了,而是各类市场主体少了。

  立足现实,如何引导无证变为有证,疏导其发展?

  廖黎明建议,当前治理、规范无照经营应该做到“四个转变”:认识上,由“百无一利”向“利弊共存”转变;原则上,由“严肃查处、坚决取缔”向“疏堵结合、分类处置”转变;机制上,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向“长效管理、齐抓共管”转变;目标上,由“无序的隐患”向“有序的监管”转变。但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的无照经营,应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据悉,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出台后,广东、广西、江西等不少省份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对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执法主体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涉及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谁发证、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

  把握发展与监管的平衡需要智慧。联合调研组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治理规范无照经营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同时,应建立以联席会议制、信息通报制、工作责任制和督查考核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多部门共同治理无照经营。

  链接

  1、什么是无证经营


  无照经营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应当注册登记而未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除农村种养殖业、农民在集贸市场销售自产自销农产品、走村串户的流动货郎等国家政策明确规定可以不登记、或未明确规定应该登记的行为,可以不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照经营。

  2、我省无证营业状况

  我省无照经营户数一直保持在全省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总数的20%左右。

  根据工商部门市场主体普查统计,到去年9月底,全省有法定应登记的无照经营户16.7万户,相当于全省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总数的12.5%,涉及从业人员32.2万人。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



本站公告

友情公告:乡土嘉泽青年项目招募书
    乡土嘉泽青年项目招募书详细请见 /html/zgyz/bzfw/1316.html…
admin
2012年4月6日
沉痛悼念新乡村建设的坚定实践者刘湘波老师
    2011年3月24日晚上,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的执行人刘湘波老师因车祸抢救无效逝世,…
admin
2011年3月25日
知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自雇动力网
    根据王占阳教授博客消息,蔡定剑先生已于今晨三点三十分不幸病逝。特在此向各位转告这一噩耗。蔡先生是一位…
admin
2010年11月22日
自雇动力网赞助主办“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雇发
    本站联合中国政法大学农村与法治研究会在今年暑假开展“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雇发展”——2010年暑假自雇发展调…
admin
2010年6月26日
真诚邀请各位朋友成为本站的作者!
    真诚邀请各位朋友为本站撰写提供有关自雇主题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可以是你对有关自雇政策的评论、研究,也…
admin
2009年11月17日

最近更新

一周排行

网上调查

    您认为我们的网站有什么最需要改进?
     网站内容需要加强
     网站栏目需要简化
     网站美工比较陈旧
     网站原创内容太少
     网站宣传推广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