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曼谷和香港的街头摊贩管理经验
本站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1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互联网 | 来源日期:2008-01-22 |
路边摆摊和街头流动摊贩一向是上海市容管理中的“痼疾”。一方面摊贩和叫卖是许多外地任和上海弱势群体的重要生计;另一方面这些摊贩严重影响到城市形象、市容市貌和交通通畅,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盗版、卫生、噪音和街道拥堵等问题。上海市的街头摊贩中大多数是食品摊贩。大多数摊贩严重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的知识和技能。街头食品摊贩缺乏自来水设施和排污设备,这不但威胁到上海市民的身体健康,也严重破坏了上海的城市环境卫生。
泰国曼谷曾经举办过亚运会,但日趋严重的街头摊贩正严重危害曼谷的形象和安全。目前曼谷的街头商贩达到10万人,其中食品摊贩占4.3万人。泰国摊贩在拥挤的街道上使用临时货摊和简易装备,大约50%以上的摊贩食品含有大量大肠菌群,而食品摊贩的污水也成为曼谷市的城市痼疾。曼谷的街头摊贩和黑帮、非法洗钱以及官员腐败等紧密相连。目前几乎所有的街头摊贩都贿赂街区警察,这就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风气。上海城市市容管理应该以曼谷为鉴。
如何应对无序发展中的街头摊贩、如何维护和保障受其影响百姓的食品安全,如何最大限度提升上海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的同时,又保护弱势群体等问题现实地挑战着上海城市摊贩管理制度。本文先来归纳总结一下亚洲几个重要都市管理遏制街头摊贩的经验:
一、严禁非法摊贩、限制合法摊贩,并最终将其规模降为零。新加坡通过人口普查,甄别了18000名街头流动小商贩,并向他们颁发了临时执照,此后不再发任何执照,任其自然消亡。香港特区政府也采取类似措施,目前约60% 香港食品摊贩超过60岁,这个群体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外特区政府在地铁口等摊贩活动主要场所实施严格措施来打击非法摊贩,成立摊贩控制组,通过电视等媒体广泛教育公众不要购买非法摊贩的货品。
二、实施生活救济。新加坡政府向街头摊贩免费提供了诸如货摊等设备、以及自来水、电和垃圾收集处理等服务。到上个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街头摊贩都在政府的资助下进驻了食品中心和室内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则规定,如果街头固定摊贩愿意放弃执照,他们将得到一次性补助6万港币, 对于流动叫卖摊贩,政府也通过补偿措施鼓励他们自愿放弃执照,这些包括:一次性补偿30万港币,给予固定室内市场摊位等。
三、严格食品卫生管理。新加坡政府官员会定期检查摊贩对政府食品卫生和环境法规的遵守情况,并对摊贩进行集中和定期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新加坡环境部实施了缺点惩罚系统(Points Demerit System.),有违反食品卫生规定的摊贩将禁发执照。新加坡环保总局还以进了冷链系统(Cold Chain System,即每3年,所有市场、食品中心和街头摊位都将经过经常性的食品安全维修和装修工作)以确保食品安全。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通过考评系统(Demerit Points System ,DPS)来衡量摊贩的食品安全情况、对摊贩的健康状况也进行定期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