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流动摊贩国外怎么管
本站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1日 | 阅读次数: | |
来源:台州日报 | 来源日期:2009-04-13 |
台州书城门口经常聚集着一批流动摊贩,尤其是双休日,车流、人流混杂在一起,不但场面混乱,而且还不安全。 本报记者陈锐荣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一下世界各国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经验,对我们也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记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将其中几个国家的流动摊贩管理模式拿出来在这里晒一晒。
在新加坡,上个世纪60年代,城市也是小商小贩充斥街头。后来,政府投资建立小贩中心,对小贩进行迁移,将流动摊贩纳入政府统一管理之中。政府每年对所有摊贩的清洁管理、食物卫生、个人卫生等按等级优、良、中、差四级进行评估,对获“优”者,颁发“清洁与食物卫生优越表现”奖状。而对“中”、“差”的业主,则成为下一年度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对违法行为进行罚款、记分、暂时吊证、永久吊证等处罚。目前,新加坡的小贩有3万余户,汇聚了各色美食,已成为外国游客津津乐道的新加坡特色。
在韩国,小摊一般是没有什么税收的,只要你申请加入“小摊业主协会”,获得批准后你就可以“出摊”了。韩国政府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用区域管理的办法:第一类是“绝对禁止区域”,主要包括主干道、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的辅助干线等区域。第二类是“相对禁止区域”,指妨碍城市美观等危害程度较小的地区。第三类是“诱导区域”,包括城市中心外围的空地、河溪两侧道路、传统市场内的道路。韩国政府将小摊主作为弱势群体加以保护。在韩国,大众对小摊并不反感,反而认为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美化了市容。
在美国,小商贩向政府申请到“许可证”后就可以摆摊经营,摊贩的车和摊位一般都有秩序地排在人行道边上或广场四周,色彩亮丽、外形整洁。一旦有了垃圾,经营者会及时处理,所以纽约街头小贩虽多,却并无杂乱的感觉,不会对交通和市容有太大的影响。警察是唯一的执法人员,他们发现了无照经营的小贩,主要就是开份罚单,将无照小贩的名字记录下来,并不没收他的物品,大多数时候只是将人赶离售货地点完事。
在英国,在实用的基础之上,他们已经把各种摊贩融入了城镇商业的一部分,有些城市还把有明显地区文化特点的摊贩,作为景点长期保护。